栏目:fu 查看: 2
扶:挽着;携:带着。
搀着老人;领着小孩儿。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、观看或逃难。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。
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未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宾语、状语;指搀着老人,领着小孩。
例子:乡里人听见锣响,一个个扶老携幼,挨挤了看。(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)
正音:“扶”,读作“fú”,不能读作“fū”。
辨形:“幼”,不能写作“幻”;“携”,不能写作“挟”。
歇后语: 祖孙回家 —— 扶老携幼
谜语: 三代人出门 (谜底:扶老携幼)
扶著老人,牵著小孩。“扶老携幼”指男女老幼全体出动的情况。语出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。
(冯谖)驱而之薛,使吏召诸民当偿者,悉来合券。券徧合,起矫命以责赐诸民,因烧其券,民称万岁。长驱到齐,晨而求见。孟尝君怪其疾也,衣冠而见之,曰:“责毕收乎?来何疾也!”曰:“收毕矣。”“以何市而反?” 冯谖曰:「君云『视吾家所寡有者』。臣窃计,君宫中积珍宝,狗马实外廐,美人充 。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!窃以为君 义。」 曰:“市义奈何?”曰:「今君有 之薛,不 爱子其民,因而 之。臣窃 君命,以 赐诸民,因烧其 ,民称万岁。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。」孟尝君 ,曰:“诺,先生休矣!”后 ,齐王谓孟尝君曰:“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。”孟尝君就国于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孟尝君 谓冯谖:“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。”
[1]下陈:古代殿堂下供陈放礼品、婢妾站列的地方。此指后宫。
[2]市:买。
[3]孟尝君:战国时齐的公族,姓田氏,名文。相齐,封于薛,孟尝君为其称号;好养贤士,食客有数千人。
[4]区区:微小。
[5]拊:音fǔ,抚慰、抚恤。
[6]贾利:得利、取利。
[7]矫:假托。
[8]责:音zhài,同“债”,积欠他人的钱财。
[9]券:指借款的条据。
[10]不说:不高兴、不开心。说,音yuè,通“悦”。
[11]期年:一周年。期,音jī。
[12]顾:回头看。
《战国策》一书所记,大部分是东周后期各国间的战争,以及纵横家为其辅佐之国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外交策略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士人的精神风采。孟尝君田文,是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,为齐国宗室大臣,袭父爵封于薛,曾任齐相。孟尝君以广招食客三千人闻名于世,其中有位叫冯谖的门下食客因为自己觉得不受重视,于是弹剑唱歌要求增加待遇,却遭到其他食客的嘲笑,不过孟尝君也一一答应他的要求。后来,冯谖自愿为孟尝君到封地薛城收债,但却自作主张的将贫民的借据全部烧毁,贫民因此不再烦恼欠债的问题而大呼万岁,孟尝君则因为财物的损失感到非常愤怒。然而一年后,孟尝君遭到齐王罢黜,失去了权位,因此只好回到封地薛,而回封地的路上,在薛城外便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,不论男女老少都全体出动,聚集在道路两旁迎接孟尝君的到来,此时孟尝君才突然明白冯谖当初的作法,其实是为他赢得封地的民意与自己的名誉,今天他再次回到薛邑,才有可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。后来原文中的“扶老携幼”被摘出,成为一句成语,指扶著老人,牵著小孩,男女老幼全体出动的情况。
01.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孟尝君就国于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孟尝君顾谓冯谖:『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。』”(源)
02.《逸周书・卷九・殷祝解》:“士民闻汤在野,皆委货扶老携幼奔,国中虚。”
03.南朝梁・元帝《金楼子・卷二・后妃篇》:“询求故实,赡恤乡党,扶老携幼,并沐恩猷。”
04.宋・张式〈唐故长史吴公任欢庙碑〉:“民之号慕,如丧考妣,扶老携幼,叠足架肩,为之棺椁,树以祠貌,若去兽之政与驯雉之风,未足侔也。”
05.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一回:“两县之民,……扶老携幼,将男带女,滚滚渡河;两岸哭声不绝。”
06.明・归有光〈赠张别驾序〉:“近郊之人,扶老携幼,望门而呼,城上莫有应者,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。”
07.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乡里人听见锣响,一个个扶老携幼,挨挤了看。”
语义指男女老幼全体出动的情况。
①01.国家一旦战乱频传,人民只能扶老携幼,四处逃难。
②02.每到阳明山花季,总有大批游客扶老携幼,上山赏花。
③03.清明节当天,民众扶老携幼地前往公墓祭拜祖先,表达追思。
④04.一大清早,已有许多群众扶老携幼齐聚广场,一起响应这次公益活动。
⑤05.妈祖绕境活动时,信徒们扶老携幼追随神轿,绵延的人群犹如一条长龙。
support old folk and lead children
老を助(たす)け幼(よう)を携(たずさ)える
поддéрживать пóд руку старикóв и ребятише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