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 lu

庐山真面目

栏目:lu 查看: 8

庐山真面目的意思,下面是庐山真面目的详情
  • 庐山真面目的拼音:  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
  • 庐山真面目的注音:  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ㄇㄨˋ
  • 庐山真面目的繁体字:  廬山真面目
  • 庐山真面目的近义词:  真相大白,庐山真面
  • 庐山真面目反义词:  改头换面
  • 庐山真面目的组合结构:   偏正式
  • 庐山:在今江西九江市南。
    指庐山的真实面目。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;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
    出处宋・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    用法偏正式;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人或事物。

    例子善作诗今只一家,方见庐山真面目也。(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七回)

    正音“庐”,读作“lú”,不能读作“hù”。

    辨形“庐”,不能写作“沪”。

    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,它三面临江,山势十分雄伟,山清水秀,风景奇丽。它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,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苏轼写《题西林壁》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    【释义】

   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。语出宋・苏轼〈题西林壁〉诗。

    【典源】

    宋・苏轼〈题西林壁〉诗(据《苏东坡全集・前集・卷二三》引)

    横看成侧成,远近高低无一同。不识真面目,只身在此山中

    注解

    [1]岭:相连的山。

    [2]峰:高而尖的山头。

    [3]庐山: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。三面临水,西临陆地,万壑千岩,烟云弥漫。中有白鹿洞、墨池、玉渊等名胜,西北有牯岭,为避暑胜地。相传周武王时,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此山,后登仙而去,徒留空庐而得名;一说以庐江得名。

    [4]缘:因为。

    【典故】

    庐山三面临水,烟云弥漫,千岩万壑,气象万千,人在山中,难以窥得全面真貌。因此,宋代文人苏轼有一首〈题西林壁〉诗,即是描写庐山的奇景。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群峰的千变万化,横看是连绵不绝的山岭,侧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。随著观看山岭位置高、低、远、近的不同,看到的景色也随之而异。后两句则描述在庐山中,根本无法看清整个庐山的全貌。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,往往无法看清它的真相,暗喻“当局者迷”的意涵。后来“庐山真面目”就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。如《野叟曝言》第四七回:“善作诗兮只一家,真属夫子自道;待野拙细细解出,方见庐山真面目也!”

    【书证】

      01.宋・苏轼〈题西林壁〉诗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(源)

      02.《野叟曝言》第四七回:“善作诗兮只一家,真属夫子自道;待野拙细细解出,方见庐山真面目也!”

      03.清・王韬《淞隐漫录・卷五・白素秋》:“女嫣然不语,即起揽镜自照,笑曰:『今日庐山真面目为君识破矣!』”

    【用法】

    语义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。

    类别用在“真相原貌”的表述上。

    例句

    如今我才看清他阴险奸诈的庐山真面目

    这座雕像几经破坏,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。

    对于这洞窟神秘的诡异传说,人人都想一窥庐山真面目

    尽管老王百般掩饰,但他奸诈的庐山真面目依然被识破了。

    久闻阿里山的日出云海,今日一见庐山真面目,果然名不虚传。

    one's true character

    настоящий облик

展开全文
上一组:路不拾遗
下一组:戮力一心
输入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