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bu 查看: 6
屈、挠:弯曲。
不屈服。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;十分顽强;决不屈服。
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(挠)不诎(屈)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,形容人顽强。
例子:一百多年来,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。
正音:“挠”,读作“náo”,不能读作“ráo”。
辨形:“屈”,不能写作“曲”。
辨析:见“百折不挠”。
歇后语: 铁人遭棍打 —— 不屈不挠
谜语: 弯腰抓痒 (谜底:不屈不挠)
故事: 汉成帝时期,丞相王商为人正直,敢于同恶势力在不屈不挠的斗争,他力劝汉成帝不要听信大将军王凤的谣言带头去避难,受到汉成帝的表彰。他不惜自己的官位也要将玩忽职守的琅玡太守杨彤罢免,因此得罪了他的亲戚王凤,因此被陷害。
“不屈不挠”之“挠”,典源作“桡”。“桡”义同“挠”。“不屈不挠”指意志坚毅,不肯屈服。#语本《荀子・法行》。△“百折不挠”
子贡问于孔子曰:“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者,何也?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?”孔子曰:“恶!赐,是何言也?夫君子岂多而贱之,少而贵之哉!夫玉者,君子比德焉。温润而泽,仁也;而理,知也;坚刚而不屈,义也;廉而不,行也;折而不,勇也;并见,情也;扣之,其声清扬而远闻,其止辍然,辞也。故虽有珉之雕雕,不若玉之章章。诗曰:『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』此之谓也。”
[1]典故或见于《汉书・卷一○○・叙传下》。
[2]珉:似玉的美石。
[3]栗:音lì,坚固。
[4]刿:音guì,伤、割。
[5]桡:音náo,同“挠”义。
[6]瑕适:玉石的瑕疵。适,通“瓋”,玉斑。瓋,音zhé。
《汉书・卷一○○・叙传下》
乐昌笃实,不桡不诎,遘闵既多,是用废黜。武阳殷勤,辅导副君,既忠且谋,飨兹旧勋。高武守正,因用济身。述王商、史丹、傅喜传第五十二。
先秦儒家以孔子、孟子、荀子为代表,在《荀子》书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门下弟子子贡的对话。子贡问:“为什么君子重视玉而轻视珉呢?难道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?”孔子答道:“欸!赐啊,这是什么话呢!君子怎么会因为数量多就轻视,数量少就看重呢?君子重视玉石,是因为玉石可拿来比拟君子的品德。玉石温润而有光泽,就好像仁;坚固而有文理,好比智;刚强不屈,就好像义;有棱角却不会割伤人,好比有德行的人;即使折断它也不会弯曲,就像勇;玉的瑕疵都显露于外,便是诚信;敲打玉石,声音清脆远扬,就像美好的言辞。所以即使珉有鲜艳的花纹,也比不上玉石的洁白明亮。这便是君子重视玉石的原因啊!”后来这里的“折而不桡”演变成“不屈不挠”这句成语,用来指意志坚毅不肯屈服。
01.宋・何梦桂〈章明甫诗序〉:“然其悲壮愤烈,逸气横出,读之如听武昌笛,如闻雍门琴,……。吾是以悲子所遭若是困踣,而其志卒不屈不挠也。”
02.元・舒頔〈朱万户勦寇序〉:“处大事,立大功。昭昭于时,不屈不挠,为生民除祸,为国家宣力。”
03.元・郝经〈击蛇笏赋〉:“是仲之以直道诒厥子孙,俾万世如矢者不屈不挠。拔邪树正,赏善诛恶,无时而已也。”
04.明・邹元标〈明纯孝笃学封文林郎福建道监察御史简庵汤先生墓表〉:“士群而诉于督学直指。……。直指辞色甚厉,假它威恫喝之。先生庭辩不屈不挠,直指卒无以屈先生正议。”
05.明・陈献章〈书玉枕山诗话后〉:“(予)闻其论学多举古人成法,由濂、洛、关、闽以上达洙、泗。尊师道,勇担荷,不屈不挠,如立千仞之壁,盖一代之人豪也。”
06.明・赵㧑谦《赵考古文集・卷二・造化经纶说・直》:“志义不屈不挠,词色不佞不谀。”
07.《黄绣球》第二九回:“教皇捉了他问,他在堂上不屈不挠,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路。”
语义指意志坚毅,绝不屈服。
类别用在“意志坚定”的表述上。
①老松树在暴风雨中,不屈不挠地挺立著。
②我们要不屈不挠地对抗强权,争取最后胜利。
③他不屈不挠地埋首苦干,终于完成这件旷世杰作。
④在困境中能不屈不挠、坚持到底的人,就是成功者。
⑤他所以能登上圣母峰,完全是由于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毅力。
⑥面对困难,他这种不屈不挠、百折不回的精神,正是我们所佩服的。
⑦他虽然双手残废,但凭著不屈不挠的精神,终于成为有名的口足画家。
⑧他的先天条件并不佳,但凭著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,终于打破世界纪录。
形音挠,音náo。屈服的意思。不可写作“饶”。
never give in
不撓不屈(ふとうふくつ)
inflexible(indomptable)
непоколебимы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