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se 查看: 7
色:神色;厉:厉害;内:内心。
荏:软弱;怯懦。
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
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例子:他跑遍租界的各处,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。(叶圣陶《英文教授》)
正音:“色”,读作“sè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辨形:“厉”,不能写作“历”。
辨析:“色厉内荏”和“外强中干”;都含有“外表强大;实质空虚;软弱”的意思。但“色厉内荏”指的是精神状态;多用于书面语。
歇后语: 老虎皮,兔子胆 —— 色厉内荏
荏,怯懦。“色厉内荏”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。语出《论语・阳货》。△“外强中干”、“穿窬之盗”
子曰:“色厉而内,譬诸小人,其犹也与!”
[1]荏:音rěn,柔弱、怯懦。
[2]穿窬之盗:超越围墙进入人家窃取财物的盗贼。窬,音yú,通“逾”,逾越。见“穿窬之盗”。
《论语・阳货》篇载:孔子说:“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,内心却十分怯懦,若拿小人来作比喻,就像是翻墙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。”透过这段文字,我们大概可以测知,在孔子眼中,“色厉内荏”者,指的是表里不一的人。这样的人在人前伪装成严峻守义之士,窃取别人的尊敬,但内心唯恐被人识破,令人不齿,和盗贼在人前装作光明正大,但心里就怕被人拆穿一样。后来“色厉内荏”被用来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。
01.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(源)
02.《汉书・卷八四・翟方进传》:“勋吏二千石,幸得奉使,不遵礼仪,轻谩宰相,贱易上卿,而又诎节失度,邪谄无常,色厉内荏。”
03.汉・王充《论衡・非韩》:“奸人外善内恶,色厉内荏,作为操止,像类贤行,以取升进,容媚于上。”
04.宋・司马光〈论张田第二状〉:“(张)田资性险薄,色厉内荏,毁誉出其爱憎,威福发于喜怒。”
语义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。
类别用在“表里不一”的表述上。
①我最瞧不起那种作威作福、色厉内荏的小人。
②如今骑虎难下,他只好色厉内荏地说:“好!让我来!”
③对方果然如你所料,色厉内荏,我们一坚持,他们就让步了。
④别被他的举止吓倒了,那是色厉内荏的表现,用以掩饰心虚。
⑤哪知她色厉内荏,平日吵闹不休,真到紧急关头,她却噤若寒蝉。
⑥你别看他凶得像只老虎,其实色厉内荏,一见到长官,马上像只小猫!
⑦眼看情势对自己不利,他色厉内荏地说:“这笔帐,以后再和你算!”
an ass in a lion's skin(be weak inside though fierce in countenance;appear severe but weak inside)
見(み)かけ倒(だお)し
lǎche au fond sous des dehors de fermeté(affecter un air rébarbatif pour cacher sa faiblesse)
сильный с виду,но слáбый по существу